风湿性多肌痛和巨细胞动脉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是以颈、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晨僵伴有发热、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等全身反应的一种综合征。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50岁以下发病少见,随年龄增长发病渐增多,女性较男性多2—2.5倍。国外报道PMR发病率为(20.4.53.7)/10万。7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112.2/lO万,我国虽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临床并不少见。PMR主要症状为四肢及躯干肌肉疼痛和僵硬,尤以肩胛带肌和骨盆带及颈肌疼痛和僵硬较重,可伴有全身反应如发热、贫血、EsR明显增快等。PMR病因不明,一般为良性过程,有家族聚集发病趋势。
GCA
ccA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大动脉为主并以血管内层弹性蛋白为中心的坏死性动脉炎,伴肉芽肿形成,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侵润,一般无纤维素样坏死。由于内膜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和阻塞,造成组织缺血。血管病变常呈节段性、多灶性或广泛性损害。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弓起始部的动脉分支,亦可累及主动脉的远端动脉以及中小动脉。因典型患者呈颞部头痛,头皮及颞动脉触痛,间歇性下颌运动障碍。因而,GCA又称为颞动脉炎(temporal a卜te血is,TA);又因累及颅内动脉称为颅动脉炎(cmnial aneri—tis)。GCA在欧美圈家50岁以上患者的发病率为20,10万,我国无流行病学资料,日本发病率为1.47/10万。40%~60%的GCA合并PMR。
展开
部分内容仅可在
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
收藏
分享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于1985年成立,她的前身是1982年成立的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中的风湿病学学组。学会成立以后在全国积极开展风湿病知识普及和提高的工作,有风湿病专科的医院由最初的几家医院发展到全国各个省直辖市都有风湿病专科的局面。到2004年止,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风湿病学分会或学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风湿病学的普及和发展。学会积极发展与国际的联系,于1988年与台湾分别加入亚太地区风湿病学会联盟和国际风湿病学会联盟,使中国的风湿病学走向世界。